化州古驛道上的詩意古村:那浪村
2019-12-14 08:48:33 來源:黎志宙 審核:黎子龍 打印 轉發 字號:T
茂名地處肇雷古驛道線路之上,保留了不少文化深厚的驛道古村。今天驛道君要帶大家去的是位于茂名化州的那浪古村,這條建村300年左右的古村不但保留著大批完好的清代古民居,還有一段在鄉村難得一見的雄偉古城墻,今天就請跟隨驛道君來看看吧。
那浪村位于化州文樓鎮西北部,始建于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至今已有350年歷史。村中七個姓氏和諧共處,其中黎氏人數最多。那浪村原名玉瑯,后因口音而寫成那浪。古人選址定居時講究“以山水為血脈”,這種融入大自然、與環境相和諧的觀念影響著古村落的選址布局,那浪村也不例外,村莊四面高山環抱,山上林木終年疊翠。
每條古村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東西,在那浪村也不例外,那浪村民最引以為傲的便是村邊那堵高聳的古城墻。
一座小小的村莊為何會筑起如此雄偉的城墻呢?這要從清朝嘉慶年間說起,前面我們說過那浪村是由7個姓氏組成的村落,其中的黎氏的開基始祖黎恒和是在1807年左右遷居到那浪村的,由于持家有方已經積累了不少財富。到其孫子黎晉昌一代時,已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黎晉昌年輕時就考取了功名,成為了當地一名地方官。當時正值社會混亂,當地盜賊猖狂,時常打家劫舍。黎晉昌多次稟報州衙,州衙派兵圍剿,并張貼告示招安。賊寇在強大聲勢震懾下,再不敢搶盜。因剿匪有功,州衙贈給黎晉昌“除暴安良”勛譽。為保證黎氏族人的安全,黎晉昌向父親提出在村中建造城池,得到父親和叔父的贊同,最后和叔父合資,由他規劃選址備料建造。
據了解,古城池最終在1856年竣工,建成后的整個城池占地1600平方米,呈四方形。墻高10多米,寬一米多,由石頭和青磚砌成,四角有炮樓,一個城門,車馬可進出城門,城中左右有兩排房屋和兩個倉庫,裝有防御和進攻的器具和糧草。當年雄偉的城池如今雖然現在只遺留下一個城門和一角炮樓,但依然能感覺到它的盤旋靈動,墻磚在陽光下斑駁陸離,盡顯百年滄桑。
除了那浪古城墻外,那浪村里還有一座規模驚人的古建筑——黎氏大屋。黎氏大屋位于那浪村中間,由黎恒和所建,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后由黎恒和兒孫分別于道光和光緒年間在兩旁擴建。三座大屋所建的時間不同,但連成了一個整體,共占地5300多平方米。屋內有13個小院200多間房,磚石木瓦結構,每個小院都有獨立的防盜、防搶、防火、通風、排水體系,院子之間既獨立又相連。
黎氏大屋除了起居室外,還有一大批其他功能的建筑:三個可作為曬谷場的大院、六個谷倉、十八個廳堂,還有兩座炮樓,外有三口魚塘點綴,三個大門連接村路。如果沒有熟悉大屋情況的人帶著,很有可能迷失其中。據說在解放前夕,當地的一些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眾就曾藏在黎氏大屋中躲避追捕,追兵在大屋中轉來轉去都找不到,這些民眾最終才化險為夷。
那浪李村革命紀念館
那浪村周邊一帶也曾是革命老區,因此村中還留存著不少紅色印記。村中有一座那浪李村革命紀念館,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大屋有三進,有一個大院、五個小院、30多間廳房構成。大院(禾堂)、小院(天井)、大廳小廳、房間都有公共通道連通,有完整的防盜、防搶、防火及排水系統。這座精致的原來是當地共產黨離休干部黎允武、黎濟武兄弟的故居,黎氏兄弟先后于1942年、1948年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在村中發展了不少黨員,并把家里作為革命聯絡點,掩護了大批革命人士。為了不暴露革命聯絡點,當時的革命人士把黎允武家稱為“李村”,所以現稱為“李村革命紀念館”。
如今的那浪村,棟棟小樓林立,既是老區村又是現代新農村。這個美麗的古村落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如田園詩般的美麗,而且有一種貫穿歷史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修身齊家治國”的情懷。
來源:南粵古驛道網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開發13613024963 ;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