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生地考證
2020-03-14 08:31:31 來源:黎志宙 審核:黎國強 打印 轉發 字號:T
靳家街遺址
靳家街遺址房屋院落遺址
靳家街遺址“非”字型臥式陶窯遺址
史載,神農是農業和中醫藥的發明者,他相天時、適地宜、制耒耜、墾草莽、興五谷、創農耕、嘗百草、作陶冶、織麻布、造琴樂,實可謂神而化之,故稱神農。
《商君書·畫策》曰:“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女織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鄙褶r時代是古代中國德治的最高境界,也是5000年來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傳承的文化根脈所在。值此中華兒女共謀偉大復興的時代,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時刻,根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顯得尤為重要。自古以來,華夏兒女即公認是炎黃子孫,但炎帝是何方人氏至今尚無定論。
《竹書紀年》和《綱鑒會篡》明明白白地記載著:“炎帝神農,其初國伊、又國耆,合而稱之,又號伊耆氏?!本科渌匀唬仨毲宄张c氏的概念及其衍變。關于姓與氏的原本指謂,在三代(夏、商、周)之前,有著嚴格的區分。
《左傳·隱公八年》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其中,胙:賜;供養。即生養之地為“氏”。
隨著古代農耕的發展,人們由狩獵轉為農耕,生活定居下來。于是男人作為耕種的主力,占居了統治地位,母系氏族衍變為父系氏族,并隨之形成了一夫多妻制。比如:1個男人娶了5個女人,5個女人皆為異姓,而且各生了1個孩子。如果按“姓隨其母”“異姓可通婚”的制度,等于兄妹可通婚,如此則無法分別血統。于是,衍變為姓隨其父的制度。
《通志·氏族略序》曰:“姓所以別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边@一古代的婚姻定規,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說明,“姓”是血統的標記;“氏”是生地的標記。
《通志·氏族略序》曰:“秦漢以后姓氏不別,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鳖櫻孜洹度罩洝份d:“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苯袷分菊咭虿恢帐嫌袆e,故而杜撰了炎帝的生地,致使謬誤流傳。
一是炎帝神農生地考。炎帝并非一人,凡炎帝神農的繼位者都稱炎帝。依據《精編廿六史》計有:炎帝神農、炎帝臨魁、炎帝承、炎帝明、炎帝宜、炎帝來、炎帝里、炎帝莖、炎帝榆罔共九代。炎帝榆罔為政苛急,法多酷民,軒轅氏與之戰于阪泉之野,勝。代榆罔為帝,是為黃帝軒轅氏。鑒于此,全國諸多炎帝記載與本文并不矛盾。神農的繼位者,必然奔走各地,傳播農業、陶冶、醫藥等知識,以承先帝之志。
二是史志及地名考。《竹書紀年》曰:“炎帝神農氏,其初國伊,又國耆,合而稱之,又號伊耆氏?!薄毒V鑒會篡·三皇篇》曰:“神農,其初國伊、繼國耆,合而稱之、號伊耆氏?!薄渡轿魍ㄖ尽っt輯要》載:“堯為黃帝五世孫,生長居處于伊耆二地,即今山西黎城縣也。”所謂“初國伊、又國耆”“初國伊、繼國耆”,意謂起初稱伊,后又改名為耆。伊與耆是一地。正如“初北平,又北京”實為一地之說。
伊:始也。最早的部落。耆:古老之義。黃帝立萬國后,伊耆改名為黎國。
《史記·五帝紀》載:“伊祁,古帝名?!?/p>
《辭源》載:“伊,復姓,亦作伊祈、伊耆?!?/p>
《尚書》載:“黎,近王畿之諸侯,在上黨東北?!?/p>
《史記·殷本記》載:“西伯伐耆國,滅之?!?/p>
《正義》載:“耆,即黎國也?!?/p>
《括地志》載:“故黎城,黎侯國也,在潞州黎城縣東十八里?!?/p>
《說文》載:“黎,殷諸侯國也,在上黨東北?!?/p>
《漢書·地理志》載:“黎,侯國也,在潞州黎城縣東北十八里?!?/p>
明《黎城縣志·古跡志》載:“黎侯故城,在縣東北一十八里?!?/p>
《中國古地名辭典》載:“耆,即黎國也,故址在今縣東北?!?/p>
綜于上述,可知伊、耆、黎實為一地。炎帝神農伊耆氏生地即為今山西黎城縣。
三是地理考。伊耆(今山西黎城)處太行中段,平地海拔600米,溝壑縱橫,壑底之砂卵證明早先是河流。夏之前中國以水為患,人們擇高而居。陶冶尚未發明,只會伏地飲水。因此,伊耆則為人類最佳生存之地。加之黎城四面環山,上山可狩獵,下山可農耕,河谷可飲水。于是,炎帝降生,豈非上天的合理安排。
四是遺址考。遺址是不可復制的證據,謂之伊耆是神農的生地,那么,他創農耕、興五谷、作陶冶等必然留下生活的痕跡。1958年山西考古學家郭勇先生首次對黎城文物進行了重點調查,當時確定古縣和北泉寨兩地為新石器晚期的仰韶、龍山混合文化遺址。1982年以來,先后組織了多次出土文物普查,認定趙家山、靳家街、仵橋、北坊、望北、西仵、桂花等多處遺址,其時間同為仰韶、龍山時代。2000年春,長邯高速公路開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對公路經過靳家街的局部地段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證明:該遺址上至仰韶、龍山時期,下至夏、商、周以及漢唐。文化層重疊交錯,內涵繁復。說明7000年以前,早有人類生活在此地。在發掘遺址中,有上古時期的半穴居房舍、陶窯、陶片、壕溝、葬骨等。
五是錢幣及甲骨文考。在戰國時期,上黨各縣均自制銅錢,實質上仍屬易貨貿易,是以銅換貨的等價交換法。所以,銅錢可按份量自制,而自制銅錢都有各縣的縣名。比如:長子縣即鑄有“長子”字樣;沁縣即鑄“銅鞮”(當時的縣名);襄垣縣即鑄“襄”字。唯黎城縣的銅幣鑄“耒”字?!榜纭?,是炎帝農耕創造的木制鏟子。
可見戰國時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即2400年前,上黨各縣公認黎城縣是炎帝神農創立農耕的地方?!袄琛弊质菫榧o念炎帝創立農耕之地而造的?!袄琛睆摹笆颉睆摹暗丁?,是以刀割黍之意,意為農業收獲。
六是碑文考。今黎城博物館存有隋代“九級浮圖碑”一通。碑曰:黎為“炎帝獲嘉禾之地。”
綜上所述:《史志及地名考》《地理考》《遺址考》《錢幣及甲骨文考》《碑文考》,證實炎帝伊耆氏,生地伊耆即今山西黎城縣,無可置疑。
作者:張起云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開發13613024963 ;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