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縣東韶鄉河池村內有一大祠堂,名曰″鑒文公祠"。祠堂高大雄偉,寬敞明亮,雕梁翹角。內外有石柱木梁,磚雕石刻壁畫,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
這么一座祠堂,建于清康熙年間。在″文革″十年動亂中,祠堂被造反派搗毀。21世紀后,河池的族人將祠堂重建,但已面目非舊,文物尚無。
如今,有幸在祠內看到一雙石柱,靜靜地躺在天井里。那石柱上刻有一副對聯,我把文字錄下,供黎氏宗親閱看。此聯對仗工整,用本地(東韶)人物典故多人,且又涉外(東莞)事,讓外人一時難以讀懂此聯。
上聯是說,黎氏源自北正,源遠流長。侯爵指的是這一支的遠祖黎僑,明建武甲戍被封為永樂侯,而并非黎城黎侯。男爵指黎正辭,宋朝時因子(黎珣)貴,封蔭男爵,住江蘇揚州,葬小折桃花崗。后面是說,因為世代有人為官而問心無愧。下聯為:想念東莞傳經一事,世代不忘。東莞直指廣東東莞無疑。那么,問題來了,誰去東莞傳經呢?原來指的是希聲公黎錞。明萬歷版《寧都縣志》居然記載有黎錞事跡,顛覆了他是四川廣安人之說。這里,且不去爭論了。說是黎錞去東莞傳授經術,授課教學童。賦才指的是寧都笫一名進士黎仲吉,善作詩尚古文,稱世外高人。史才指的是黎珣,宋時進士,后任右文殿修撰,是個寫文史、記載當朝皇帝作為、史料的官。他們博學多才,著作等身,彪炳千秋萬載。此聯用的人物典故,除黎錞尚有爭議外,其余的均為東韶黎氏古代著名人物。
河池村地處凌云山下,從古至今是個小山村,這里居住著黎氏度公位下第七代瑯公的后代。在古時(清初),小山村閉塞,信息不靈,書信不通,對聯用典全是本地東韶的人物,而且對聯又寫得那么的好。我讀到這副對聯真汗顏、羞愧,莫說是寫,祖先寫出了,我還讀不懂呢?!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開發13613024963 ;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