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金湖畔有一個古老的京兆姓村莊
2020-04-25 08:48:31 來源:黎志宙 審核:黎士賢 打印 轉發 字號:T
白云山斷升金湖,
黃湓閘開大江枯。
青天日照八都岸,
紫氣傳來黎家鼓。
紅梅花香京兆姓,
綠水門前鶴飛舞。
在美麗的升金湖北濱,塔影橫江的菊江南岸,座落著一個京兆姓村莊一一黎家。從樓閣到龍嘴排灌站的環湖旅游公路,穿村而過。村傍黎村引水閘,是東至縣重要水利工程。每逢旱季,水貴如油,淼闊的升金湖水就從這里流進勝利和大渡口二個鎮的萬畝聯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黎村綠樹掩映,鶴影翩翩。升金湖里的清風,迎面而來,吹散了一夏的炎熱。
門前,水庫和魚塘縱橫交錯。荷葉連連,魚蝦尾尾。每逢節假日,對江的城里人,離開都市的喧囂,從安慶三五成群的過來,他們不僅沉侵于垂釣之樂,更贊嘆著黎村人好客的古淳之風。
雪消臘梅白,風吹寒山青。
香飄升金湖,影伴黎家村。
昔日王侯墻,花開艷京城。
尋根追源,不僅讓我們知道生命的由來,更使我們馳騁其間,與祖先血脈相連,讓有限的生命變成無限。這里全村都一個姓,京兆黎氏的歷史,就象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滋潤著它所流經的每一個生命。
生活在這里的黎氏,竟是古黎國的黎侯之裔呢。大宋淳熙元年序載,黎氏之始,自顓帝代少昊君臨天下,命孫輩北正黎司地,其后以字為氏。唐虞之際,世掌是職。夏桀滅德,黎侯佐商有功于王室,封土璐州上黨郡之壺關,遂建立社稷,以姓立國,世有宗祀。戰國爭雄,后裔黎頊仕梁為相,梁為秦國所滅,黎舉族避散江右。傳到南北朝齊明帝建武年間,頊的后裔黎僑因戰功超群,勅封永樂侯,以后各代傳承有序,因此,僑公尊為當地京兆黎氏源流始祖。
東至向來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靈秀之地。歷代雅士,紛至沓來,佳話連篇。東晉菊邑縣令陶淵明的佳句"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婦幼皆知。也許大家還讀過大文豪蘇東坡的文章《希聲遠景樓記》,這篇佳作就是當時北宋禮部員外郎直吏徐州軍事蘇試,為當地黎氏遠祖黎錞而作。黎錞,字希聲,北宋仁宗趙禎慶歷三年癸未科狀元及第,官拜朝議大夫。歐陽修曾向英宗上言,"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二子皆名載一時也"。
當地黎氏家族還相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黎錞年輕時苦讀經書,夜闌人靜仍然呤誦不止。鄉人試他心志,一天夜里,邀一妙齡女子去書齋前,千嬌百媚地呼喚他的名字。黎錞依舊手不釋卷,目不斜視,口占一絕,"十里樓臺五里亭,忽聞花間喚黎錞,狀元本是天生成,故遣嫦娥報姓名"。
一朝宰相,不如世代青衿。從大明嘉靖年間,遷居到魚米之鄉的升金湖畔,這里的京兆黎氏,民風古淳,耕讀傳家,大學教授、留學生、博士生、研究生,濟濟一堂,文風云興。
今天,黎村各行各業的精英,猶如一個個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北上廣。祝愿黎氏后裔心中常存京兆世家的輝煌,努力向上,激流勇搏,在生命的長河里,演繹多彩的人生。
來源:簡書 作者:鶴湖風光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開發13613024963 ;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