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祠堂的故事,從侖頭村最古老的兩座祠堂說起
2020-05-09 02:57:21 來源:黎志宙 審核:黎國強 打印 轉發 字號:T
祠堂是中國社會中最具獨特意義的符號,在每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落里,它是宗族議事的地方,是遠 方游子認祖歸宗的根基,更是族人開基辟地、繁衍生息的見證。
南溟黎公祠內精致的木雕門。
位于侖頭村村口東南面的黎氏宗祠和南溟黎公祠是侖頭村現存最古老的宗祠。
走進古樸肅穆的祠堂,在灑滿陽光的天井,聽老一輩講以前的故事,猶如聆聽一曲古老的歌謠。
南溟黎公祠的天井。
篳路藍縷,以啟侖頭
黎氏宗祠是侖頭村的開村祠堂,是村里最古老的祠堂,據說至今約有四百年的歷史,是始祖黎啟侖 的祀祠。從黎氏祖先墓群的墓碑刻字上了解到,為了避中原之亂,始祖啟侖公率家人經南雄珠璣巷 南下開拓。啟侖公原名東軒,啟侖是后世子孫紀念始祖的謚號,取其“啟我侖頭”之意。
黎氏宗祠內的敦本堂。
敦本有注重根本的意思,或許這是建造祠堂先輩們的良苦用心,希望后輩們不忘先祖一路跋山涉水 ,來此扎根的艱辛。
得天獨厚的風水格局
在黎氏宗祠旁邊的南溟黎公祠相比于古樸的黎氏宗祠,則多了幾分大氣。這種大氣不僅因祠堂的規 模,還因祠堂的風水格局。
村里的老人說,南溟黎公祠是四世祖的祀祠,據史料記載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光緒二十 一年(1895)重建。坐北朝南,由正祠和兩側的襯祠組成,中軸線主體建筑有頭門、拜亭、潤澤堂 和祖堂。
南溟黎公祠。
在傳統祠堂的構造中,大門前的池塘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古人認為,門前的“池塘”越大,家族才 有可能人才輩出,并且錢銀也越能“豬籠入水”。而南溟黎公祠前有條天然的珠江官洲水道(當地 人更喜歡稱作“侖頭?!保?,成就了南溟黎公祠“借江為塘”的大格局。
據說黎氏一族歷史上曾出過進士1人,魁登仕郎9人,軍功五品,六品4人,武舉人9人,國子監32人 。在南溟黎公祠前的廣場上左右各立兩座旗桿夾,分別記錄了清代時四位有科舉功名的黎氏后人。 在侖頭村內,還留有不少當年私塾的古建筑,如月江黎公書室、葉山會室、果軒家塾。
南溟黎公祠前的旗桿夾。
據村民黎冠綸介紹,南溟黎公祠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學校,他的小學時光就是在南溟黎公祠內渡過。
這棵桂樹是黎冠綸阿伯與小學同窗讀書時種下。
世澤綿延,家聲廣布
在南溟黎公祠門后上端的木匾刻有如下幾個古字↓
有很多資料說是“啟我云兮”,但黎冠綸說,是“啟我云仍”。小e后來多方求證,證實黎冠綸的說 法是對的?!霸迫浴币嘧鳌霸频i”,有“遠孫”的意思,可見先輩們的樸素愿望:子孫綿延。
在黎氏宗祠祖龕的兩邊有副楹聯,分別書為“大啓名宗發祥衍慶,光昭令德惟懷永圖”,這些美好 辭令是先輩對后輩的期盼,黎冠綸說,這些字已成為他們族人的輩序。從十九世開始,全村統一按 這上面排輩序,如今,在侖頭村,有很多上了年紀的阿伯大多叫黎啟*,或者黎名*,據說已經傳到 廿四世了。
侖頭村不僅有書香氣息一面,也有血性彪悍一面。聽村中的老人說,1940年7月~8月的時候,侖頭村 曾發生過搶奪日本軍糧的故事。當時一名村民叫黎啟滿,帶頭斬斷日本船只運送軍糧的拖鏈,而船 上的日本兵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河岸兩邊都有人埋伏,只能眼睜睜看著糧食被劫走。這段野史早已 隨歷史塵封,只有村中少數老人還記得這件事,所幸我們還能在這里挖掘到它。
雖歷滄桑,卻延綿不絕
在宗族間口口相傳的祠堂舊貌或難以重現,但黎公祠依然留存了大量民間藝術精品。黎冠綸說,以 前南溟黎公祠祖龕的旁邊是兩條盤旋上升、金碧輝煌的龍,因時間久遠已不復存在。
但我們依然可以在留存的雕梁畫棟里想象它曾經的輝煌與富麗。
精美的浮雕。
瓦梁上的灰雕。
祠堂不僅記錄了祖先的功德,更凝結了后人對過去的深情。它昭示回望了家族的來路,但它也勉勵 來者砥礪前行,以振家風。
出自:微社區e家通水鄉官洲 圖文記者 郭婉華(見習)、譚啟菊
投稿熱線:黎國強13728886039,黎士賢13544350888,黎開發13613024963 ;郵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誤:黎國強13728886039
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黎氏網” 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于世界黎氏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稿件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世界黎氏網)” 的稿件,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來自企業或個人,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遇投資類文章,請網友謹慎甄別真偽,以免造成損失。
4、如因供稿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發郵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